8月19日下午2点,济民可信子公司山禾药业总经理於江华接到一个来自银行柜台的电话。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柜台一位女柜员询问於江华:
“质押”,这个词立刻引起了於江华的警觉。他马上向母公司济民可信资金部负责人老汤打电话询问。电话里,老汤告诉於江华,公司没有办理过任何存款质押业务。
感到不对劲的济民可信随后派财务向银行询问。银行告知财务,有一位女士以济民的名义,前来银行柜台办存款质押业务。因为印章核验没通过,所以才打电话给公司。
济民可信马上要求银行报警,但银行以济民财务不是预留人员为由,拒绝透露具体信息。
随后,渤海银行营业部负责人管鹏程给财务回了电话。电话中,管总承诺出具一份证明:
第二天,济民发现,他们存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33亿存款,除了最后的5亿元,因为於江华的电话而“意外”幸免外,其余全部质押,取不出来了。
那一夜,辗转反侧的不只是济民资金部的工作人员,还有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管总。
8月21日,也就是事发第三天,管总和分行副行长、及资金真正的使用方华业石化,敲开了济民办公室的大门。管总说分行很看重,但行长卧病不起,真的来不了:我以我女儿发誓!
济民的人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自家28亿存款的担保对象,此前双方没有过任何联系。一个多小时的谈话里,济民得知自己的存款,从开户存入第一笔后,没过几天被质押了。
此后,每当济民旗下两家子公司转入一笔钱,两三天后,就会被办理质押手续。他们的28亿元就这样都被质押了。
济民的人当时就震惊了。因为就在3月份做上年度审计时,渤海银行回复会计师的询证函还明确说明,济民旗下两家子公司在渤海银行的存款:
可信集团当即要求渤海银行给出解释和处理方法,渤海银行一边道歉,一边又提出更骚的要求。
通过已公开的录音文件,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负责人开玩笑似的表示:希望公司把存在他们银行的其余5亿,也拿来继续给那家公司做质押。
28亿都没了,剩下的5亿还不放过,口口声声似乎还是“为了公司好”,如果不就范报警,质押公司逾期还不了钱,到时33亿都会被冻结,更拿不回钱。
他找到了济民一位高管,聊了三个小时。谈话中,一把手告诉了济民高管一个噩耗,华业石化实控人已经被抓了,罪名是虚开增值税发票,开设赌场。
一把手表示,渤海银行非常负责。他们派出了一名副行长坐镇华业石化,加紧变现其资产。目前,他们已掌握了13个亿的资产。一把手还表示:
济民十分感动,他们给了渤海银行一个星期的期限,要么解决,要么他们就去报警。
渤海银行随后上演了震碎三观的操作,明目张胆的从可信账上强行划走了5亿,又退回了5000万。
济民可信方面告诉浩南,有关部门从公司这里带走了公章管理记录,约谈了财务专员,最后经过20多天的调查,来自有关部门信息显示:
回到该案的另一主角渤海银行,本次出现存款“罗生门”事件的是渤海银行创新产品“新易存”。
公开资料显示,“新易存”是渤海银行推出的一款创新存款产品,官方宣称,该款产品有诸多优点,包括“短期价格上的优势明显,线上购买简单且起点低,支持到期自动续存、多次提前支取及质押融资”。
渤海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向《财经天下》周刊介绍称,“新易存”是渤海银行推出的一款对公存款产品,可以通过网点柜台或电子渠道进行购买,前者单笔起存金额为50万元,后者单笔起存金额是10万元,存款期限为10天至1080天。“这款产品实际上就是一款定期存款产品,但它比普通定期存款产品更灵活,客户可以提前设定存款期限,存款前可知道利率是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新易存”还曾作为渤海银行的业绩亮点被公开宣传。在一篇报道文章中,渤海银行称,截至2020年8月末,南京分行下属的南通分行各项存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7.79%;各项存款日均较去年同期增长23.24%;考核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3.61%,其中亮点之一是“完成了南京分行首笔新易存”存款业务。
然而,创新性产品“新易存”却出事了。在业内人士看来,渤海银行的创新性产品出事,极具讽刺意味,因为渤海银行现任董事长李伏安曾任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监管的就是银行业务的创新。
同时,这次案件中与济民可信交涉的胡兆锋是一名“新官”,银保监会官网显示,今年4月25日,江苏银保监局才核准胡兆锋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任职资格,上任不到半年,其所管理的部门就曝出惊天大案,无疑暴露出渤海银行在创新业务管理、合规等问题上存在诸多漏洞。
这次28亿元存款“被担保”事件之前,渤海银行就曾多次因合规和内控问题被监管处罚。此次涉事的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曾在2020年10月被处罚125万元,违规行为包括贷款资金回流用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以及为同业投资业务违规提供信用担保等。
今年5月,银保监会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并对渤海银行开出9720万元巨额罚单,共包含34项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包括理财资金用于开立本行定期存单,未有效监控贷款使用情况以致贷款被挪用等行为。此外,2021年渤海银行天津一支行还因内控管理不到位,员工从事违法活动被罚45万元。
2011年12月21日下午2点38分,新华日报记者陈志龙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
这不是陈志龙收到唯一的警告。第二天下午,又有4名凶神恶煞的人跑到新华日报,轻车熟路直冲他的办公室,但因为他不在,无果而返。
在陈志龙看来,威胁来自他两个月来在调查的一起离奇贷款案。做脚手架起家的南京宇扬,得到了一家银行开出的上亿元承兑汇票后,老板卷款跑路。
敢给这样一家搭架子的公司放这么多钱,案发后该行一位支行长又离奇猝死,还敢威胁记者的银行就是:
陈志龙发帖后,渤海银行方面马上否认威胁记者,并称城东支行行长的辞世是一场意外。
10年后,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又“意外”卷入了一场离奇的存款消失案件。这一次,他们用的词语是:企业间异常行为。
产品介绍里说,新易存短期价格优势显著,线上购买简单且起点低,支持到期自动续存、多次提前支取及:质押融资。
济民说,之所以把存款放在新易存,是因为其利率比一般定期高1~2个点,具体可以和银行谈。
济民第一笔资金被质押,是在去年11月。他们说此后每笔进入到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存款都被质押了。他们告诉媒体,因为没有急用,一直没有提前支取这些存款。
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一点,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公司为什么就没有对过账。他要是有几十个小目标躺在银行里,肯定每隔一小时翻个面。
最被银行业人士怀疑的一个时间点,是8月19日渤海银行的一通电线天,使用贷款的华业石化就出现逾期,大家觉得太过凑巧。
银行圈子里,大家怀疑这是一个由济民、渤海银行以及华业石化共同参与的游戏:
这个游戏被他们写成帖子到处发。比如需要济民存5个亿本金,然后银行向华业石化开具一张5.x亿的承兑汇票,华业石化拿到承兑汇票就去贴现,把5亿还给济民,剩下的0.x亿大家拿出来分,之后就是循环往复。
首先,济民总公司给子公司财务下KPI,今年压降财务成本,综合成本不得超过X%,财务部主管一琢磨,闲置资金总公司也不让买理财,协定存款也达不到总公司要求啊,怎么办。
这个时候渤海的人来了,说这样吧,我给你搞个开票的壳A,中石油子公司,大品牌绝对放心,你的存单我给你按3年期定期一浮到顶4%的利率,利息我还给你前置你能先拿到利息钱,全额质押,壳A来我银行开全额质押银票,银票呢因为银监查贸易背景,票面收款人咱们就搞这个壳A的下游B,下游B再把银票背书给济民能控制的公司C,C去外面贴现,我大渤海的票市场上贴才2.4%,还能多赚1.6%,你自己拿个0.1%,壳公司和银行的人分0.5%,剩下的给公司。
济民的财务总一算,1年期定期江苏这自律协会要求最高才让给2.1%,我只要开3轮票收益就高过存定期啊,银票背书到我自己手里扎口,有个毛的风险,自己好处费还能挣0.1%,干!
28亿就是这么倒出来的,本金7亿,倒了4轮,差不多完成总部KPI,自己挣了钱,银行有存款,三赢!
这样的游戏里,银行完成了吸储,也许还能用别的招数从央妈套出更多的廉价资金用来吃息差,两家公司完成了利润,皆大欢喜。
问题就出在这个中石油的壳公司上,如果壳的票面收款人没有把票背回济民怎么办?如果这个中石油的壳倒闭了怎么办?如果这个中石油的壳被查冻扣了怎么办?没事,没事,中石油啊,多牛13了!谁也没想到,这个壳还真出问题了,这下全慌了,这玩意高杠杆,炸一单5亿,后面那23亿到期必炸,交代不过去了,报案吧(其实损失没有媒体夸大的那么大,倒了好几轮嘛,只损失了一轮的本金)。
但是呢,这个里面的道道谁都不能明说,济民的财务说了这0.1%得280万了,交代了就进去了。渤海银行说了,监管一刀砍过来可能要不了28个亿,但你猜渤海银行会不会只做了这一家,罚款2.8个亿可不一定打的住,至于这个中石油的壳法人代表有空去查查吧,那当年是他怎么注册又怎么股权套股权的呢,往细里猜了我的号估计就没了,就一起把水搅浑呗。
再补充一些,两边都有操作的人,没有冤枉的。银行手续肯定是齐全的,质押合同,董事会决议,核保材料,存单,全套资料一个都不会少,哪里来的,银行敢刻你假章?到期没手续敢直接扣划第三方存单还垫款,疯了?但这个合同不能给外面人看,一看不就暴露利息前置的事情了么,监管要打板子的。询证函也一样,银行企业两边都知道,今天存钱,明天开询证,后天办质押,询证的时候是非质押状态。这个时间差谁帮忙做的心里没数?
怎么玩炸的呢,质押的存单是3年期,银票三个月/半年/一年到期呀,利息已经前置掉了,是不能解存单还银票垫款的,那银票到期的时候要拿贴现套出来的钱替换原有的3年期存单垫还一下银票,不解原质押。钱进去了就得接着开票呀,这个时候小柜员给财务总监打电话,我们新开票要拿原存单办质押啦,你同不同意呀,结果财务总监不知道啥原因电话没接,小柜员也没问银行的经办客户经理,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了开户时候预留的第二联系人——董事长(济民的经办人也真是心大),董事长有可能是真不知道,我不知道啊,不许质押!行长估计想捅死她。
8月份那轮银票到期没续上,这会儿可不就得扣划原质押存单了么,而且最核心的问题是中石油壳公司被查到假国企,济民上面的领导觉得不能做了。
好了,核心利益在下面:其实本金可能没有损失,但两边都是放不下那前置的利息,就按4%算也上亿了。
渤海银行:续开不能开,解存单那前置的利息怎么算?必须要玩满三年才能退场利息的钱才能平账啊,所以才会有行长去找济民的人,想让他们就当不知道中石油壳公司是假国企,接着做。
济民:财务总监一肚子苦水倒不出,上面已经知道自己在搞钱,自己是老板心腹老板说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了,反正套利的,本金其实没有损失,但这个中石油的壳是假国企,后面不让搞了,但不搞就要解存单,利息只能算活期,前置的利息得吐出来,账一样平不了。
董事长如果真不知道,那就不是上市公司美化报表摆账,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下面子公司财务人员做了全额存单质押开银票的套利业务。
明面上中石油下属子公司,石油及下属化工品大多是贸易大宗品,流水极大,一直是票据业务重灾区,但明面上是真实需求,还有发票。
私底下滚动开票挣前置利息和贴现息之间的息差,早些年玩的大的时候一年做个几百亿,这几年查的严敢做的银行少了。
讲句不负责任的话,济民里面肯定有知道这个事的人,大概率是子公司财务上的,至少财务总监级,和银行里的人合伙作案,知道公司这段时间钱不用,挣点外快。谁曾想中石油的旗子也被玩崩了呢?
如今,似乎只剩涉事的被担保企业华业石化还隐在幕后。揭开层层面纱,华业石化的背后股东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
公开信息显示,华业石化成立于2019年3月1日,注册资本5亿元,法定代表人王军,经营范围包括危险化学品经营;石油制品、燃料油、润滑油的销售等。
相关数据显示,华业石化是江苏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之业能源”)的全资子公司,而穿透股权后,华之业能源由北京华昌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昌置业”)100%持股。
华昌置业也许并不被大众所熟悉,但站在华昌置业背后的股东,却是赫赫有名的中国石油集团。
有媒体记者发现,华业石化与中国石油集团的股权关系属实,但股权变更历史却存在蹊跷。
梳理华业石化的股权变更历程,其跻身中国石油集团体系的过程,显得格外匆忙。华业石化从2019年3月成立至今不足三年,股权却历经四次更替。
2020年6月22日,华业石化发生投资人变更,华龙国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龙国业”)就此入局,而同一时间,华业石化的名称也由此前的润港石化南京有限公司变更为现名。
然而,华龙国业的入股可以说是“惊鸿一瞥”,在不到两个月后的2020年8月17日,华业石化再次发生股权变更,其股东由华龙国业变更为上海芮盈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芮盈贸易”)。
但芮盈贸易也没有在股东的位置上坐满一年,今年6月4日,芮盈贸易退出华业石化股东席位,东方鸿达(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鸿达”)成为新晋股东。
与华龙国业的入股颇为相似,华业石化的股权东方鸿达也没拿够两个月,今年7月26日,华之业能源成为华业石化持股100%的股东,这一股权结构维持至今。
我们仍从股权结构来看,与华业石化相比,华之业能源显得更为年轻,其股权变更历程也更为简洁。
公开信息显示,华之业能源成立于2021年7月9日,成立之初其股东为华业石化。
7月22日,华业石化退出,华昌置业成为新股东。而股权关系显示,华昌置业为中国石油集团全资子公司。
简单梳理一下,7月9日,华业石化还是华之业能源的100%股东;7月22日,华业石化转让华之业能源股权给华昌置业;7月26日,华之业能源接手华业石化100%股权。
一番股权腾挪之后,“母变子”“子变母”,华业石化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石油集团旗下全资孙公司。
如此不难看出,就在最近,华业石化终于穿上了“央企”旗下的“国企”外衣,但这层匆忙穿上的“国企”外衣究竟是线日,据国资委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国资小新”披露:
26家中央企业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对外公告了353户假冒国企名单,中央企业正在集体行动打击假冒国企。
就在华业石化的国企身份引发争议之际,中国石油集团却发文否认了其为自己的子公司。今年9月26日,中国石油集团子公司华昌置业发布声明称,“近期,我公司发现不法分子冒用北京华昌置业有限公司的名义虚假注册了江苏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山东国油华锦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化实业集团(河南)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表示,公司未对外进行任何股权投资和设立下属企业。未出资设立过上述三家公司或为其注册设立出具过任何文件或资料,与该三家公司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出资、隶属、关联或实际控制关系。
一时间,关于华业石化的身份成了疑团,业界纷纷猜测,华业石化到底是不是国企?和渤海银行之间到底是何关系?同时,华业石化又为何会还不上银行的贷款?
2018年3月11日,淄川服装新城接待中心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签约仪式,当地打出了“央企签约”的标语。到场的除了淄川区的领导之外,还有中能源电力燃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及江苏润港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庄金东。
中能源电力是国家电力的下属子公司,江苏润港石化是中能源电力的子公司,也就是国家电力的孙公司。
庄金东这个人有点意思,作为一个总能把名下企业卖给国企的民营老板。2017年前后,他把江苏润港石化卖给了国家电力旗下的中能源电力燃料。值得一提的是,曾任中能源电力燃料的法人代表陈星海,已经被警方抓走了。理由是:
判决书显示,通过私刻公章,陈星海从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套走了1.62亿元的贷款。
除了江苏润港石化之外,庄金东旗下的另一家公司,则卖给了中石油。这家公司,就是济民“被担保”的华业石化。
工商资料显示,中石油已经在今年5月成了华业石化的实控人。而在此前,华业石化的股东是一家叫做上海芮盈的公司,法人代表叫邬能军。
做汽车经销商起家的邬能军,也许是一个被推到台前的人物。真正实控华业石化的,还是庄金东。
就在去年和今年5月,庄金东还以华业石化董事长的身份,和很多地方领导谈笑风生。
即便不是庄金东的一颗棋子,邬能军也同样是一个点石成金的魔法师。他的上海芮盈旗下也有两家公司,后来也卖给国有企业。这其中,中城华商卖给了中农集团。
生活永远是最好的编剧。公开资料显示,邬能军之前也因为伪造工商资料,被工商部门行政处罚过。
事件曝光后,中石油站出来说,他们和华业石化没有任何关系。这声明,简直就是说工商部门怎么能给假央企做工商变更呢?
对于济民可信与渤海银行的这场“罗生门”,一位国有银行业务部负责对公贷款的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正常贷款审批的流程,渤海银行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上述受访者透露,在一个完整的贷款审批与发放流程中,至少涉及三个部门——前台部门负责营销和产品设计;中台部门授信审批部门审核贷款资质条件;最后再由授信管理部门进行放款。
“这个过程中要签署主合同、从合同,在企业同意情况下再进行存款质押”,他认为,“从目前公布信息来看,按照实际经验,28亿元存款被质押,也有可能企业与银行签订了某些协议。”此外,他还表示,地方上中小银行业务上不合规的问题其实有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济民可信公布的录音材料中,渤海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承认该行风控存在漏洞。
据央视报道,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亦猜测认为,在该事件中,渤海银行或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现在基本上是济民可信两家药企单方面的说法,如果它的这些说法全部真实的话,这无疑是一件内外勾结性质非常恶劣的违法违纪案件。”董希淼推测:“很可能是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与华业石化内外勾结,跳过了它的内部控制程序,可能伪造了印章、签字,甚至是伪造了质押合同来办理相关的业务。”
渤海银行事件无疑成为了震动银行业的一桩丑闻,也给个别银行风险管控制度建设以及风险管控制度执行的薄弱环节敲响了警钟。
加之近年来被爆出的存款“失踪“案件往往是储户“发现迟、举证难、追索难”,以及银行在事件发生后的懈怠应对,更令不少人对银行的信任大打折扣,甚至影响金融业的诚信形象。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坦言,在没有书面证据和录音的情况下,银行的销售人员往往不承认存在误导,因此也需要督促银行完善合同监管,建全可疑交易监测系统。“现在一些基层员工甚至私下和保险公司等第三方展开合作,并享受提成,银行方面至少应当为监管不力承担责任。”
事实上,早在2016年2月,中央巡视组向中国银监会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就指出,“对会管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机构问题多发”;当年4月,中国银监会党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表示,“严肃查处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加大对会管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2021年10月,中央巡视组对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开展新一轮巡视,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年全年银保监系统共向银行业各类机构和个人开出260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约13.09亿元,罚单数量和罚单金额均屡创新高。其中,多起处罚与内控有关,涉及挪用侵占客户资金、以理财名义骗取或者盗取客户资金等。
对此,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周毅钦指出,“2020年罚单数量和罚单金额屡创新高,暴露出银行的内控机制存在缺陷,在业务流程的内部审核环节存在问题。”他表示,少部分银行业从业人员合规意识淡薄,发生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的同时抱有侥幸心理。未来,银行应加强源头预防,强化内部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培养,把控业务风险,自查自纠,定期抽查各项业务,建立起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机制。
尤其是,渤海银行虽然名气不大,但也不是一家地方小银行,资产规模超1.5万亿。 作为最年轻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第十家上市的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今年上半年以来业绩表现十分一般。据财报披露,渤海银行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58.03亿元,同比下降1.5%,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53.45亿元,同比增长5.9%。同时,其净利润增速在41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34位。
国家为了降杠杆、控制金融风险,银行原本最赚钱的个人房贷业务,被套上了紧箍咒,已经令中小银行处境艰难,手上有钱却不能放出去,银行比买房客更加难受。
今年1月出台的“互联网存款新规”,叫停了银行通过支付宝、微信、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一众小银行高息揽储的优质渠道,被彻底掐断,有些小银行一夜之间面临无米下炊的窘境。
如今,渤海银行的爆雷,更是让银行赖以为生的诚信底线,都被突破并架上了审判席。
渤海银行28亿存款如不能妥善解决,也许会成就五大行躺赚的生意,其他中小银行可能都得跟着遭殃。
比如,质押存款需要形成董事会决议,需要盖公章,自然人股东、财务人员印鉴,需要授权书等等文件,等等多道程序。济民的28亿被质押,涉及的公章超过300个,银行的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参与造假,就为了点手续费?
网络舆论代替不了官方的调查,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需要官方力量的及时出手,为社会、为企业主持公道,在恐慌中抚平人心。